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法律史
Legal History 
開課學期
111-2 
授課對象
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陳昭如 
課號
LAW4050 
課程識別碼
A01 42100 
班次
02 
學分
2.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8,9(15:30~17:20) 
上課地點
霖1401 
備註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且 限法律學院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總人數上限:10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在陪審制與參審制的制度選擇爭議中,人們論證制度偏好的理由,卻不見得想起那段歷史故事: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台灣人曾經主張採用陪審制來對抗階級與殖民壓迫。在隔離是否就是不平等的同婚論爭中,美國與南非的種族歧視是主要的參照,而台灣曾有的禁止跨種族通婚與台灣人爭取「不同且平等」的歷史,卻鮮少被提起。限縮人工流產要件的公投提案引發熱烈爭辯,人們卻顯然遺忘了台灣墮胎合法化過程中制定優生保健法與修正刑法的並陳選項,更難以想像墮胎合法化與放寬子女從母姓的修法同為1980年代人口政策的產物。
這門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具有批判歷史意識的法律人。這樣的法律人抗拒失憶,透過尋找「有用的過去」來了解當下、面對未來,思考過去以何種型態繼續存在於當代、並且持續形塑了我們的法律生活,當代告別了哪些過去的現象,而過去又提供了邁向未來的何種啟示與省思。本課程期待同學們藉此習得歷史關懷的視野,並且將特別關注殖民主義與現代性在台灣法體系的歷史形構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課程目標
培養具有批判歷史意識的法律人,能夠藉由思辨過去來了解當下,思考並改變未來。 
課程要求
這不是一門由老師單向對學生傳輸知識的課程。本課程強調同學們課堂出席、參與討論與以及作業練習的積極表現。

[上課注意事項]
1. 不得錄音、錄影,或將課程紀錄公佈於社群媒體、討論版等公開媒介。
2. 不得使用ChatGPT等語言程式協助撰寫個人作業、加分作業或小組討論紀錄。
3. 不得使用電腦或其他電子設備從事與課堂無關之用途(如:上網聊天)。欲使用電子設備做上課筆記者,請坐在教室前三排。
4. 除有不可抗力之重大例外事由之情事,本課程不接受停修申請。


[學期成績評量標準]

1. 課堂表現:10%。依據出席與課堂參與狀況評定,包含出缺席、是否違規使用電子設備、回答提問與發言等。修課同學應出席每堂課程,預先閱讀指定閱讀文獻,並參與討論。因生病、檢疫隔離或其他不可抗力事由,或其他經授課教師同意之重大事由而無法出席,不列入缺席紀錄。除因臨時變故不及事先提出申請之例外狀況,應事先檢附相關證明或證據,提出請假申請。

2. 小組討論紀錄(個人繳交):10%。個人(非小組)於課堂小組討論結束後(當週五晚上23:59前)繳交小組討論紀錄。需繳交至少兩次的小組討論紀錄,字數至少500字,以「通過/不通過」計。該週缺席討論者不得繳交該週小組討論紀錄。

3. 個人作業:20%。依據指定之題目完成約2000-2500字的報告,於4月30日前繳交。遲交者酌予扣分,遲交三日以上不予採計;嚴重違反學倫(如抄襲、找真人代寫、使用ChatGPT等人工智慧語言程式代寫或助寫等)者以零分計算,違反情節輕微者(如引註不當)酌予扣分。

4. 期末考試:60%

5. 加分事項:
(1) 於上課前繳交當週指定閱讀之閱讀心得,或回應前一次課堂指定之問題,並於當週一12:00前繳交。
(2) 於上課後當週內繳交該次上課提問之回應或心得感想,並於當週日午夜23:59前繳交。

助教信箱: 林承慶 r09a21012@ntu.edu.tw(其實cool收件匣那邊可以寄信,可以玩玩看)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請見每週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王泰升,《臺灣法律史概論》(台北:元照,2020/2022六版)
周婉窈,《臺灣歷史圖說 增訂本》(台北:聯經,2016)
若林正丈,《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新自然主義,2009三版)
若林正丈,《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6)
吳乃德,《臺灣最好的時刻,1977-1987:民族記憶美麗島》(台北:春山,2020)
陳翠蓮, 吳乃德, 胡慧玲著,《百年追求:台灣民主運動的故事》(台北:衛城,2013)
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編,《記憶與遺忘的鬥爭》(台北:衛城,2015)
胡淑雯編,《無法送達的遺書》(台北:衛城,2015)
Markus D. Dubber and Christopher Tomlins 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Legal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8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02/20  【為什麼要學法律史?】

‧ 唐香燕,〈人間律法〉,收於《時光悠悠美麗島:我所經歷與珍藏的年代》,頁304-315(2019)。

‧ 陳昭如,〈嫁出成外族,嫁入成國人──婚姻作為女性原住民與國民身分的中介機制〉,《成大法學》,第44期,(僅需閱讀)頁33-51(2022).
 
第2週
02/28  二二八和平紀念日 
第3週
03/07  【誰的法律史,什麼樣的法律史?】

‧ 陳昭如,〈大法官解釋中的歷史與傳統 —— 女性主義觀點的批判〉,《中研院法學期刊》,第7期,(僅需閱讀)頁85-105, 121-130(2010)。
‧ 陳昭如,〈夫姓易移,母姓難從〉,《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99期,頁47-55(2022)。
‧ Alfred L. Brophy, Introducing Applied Legal History, 31 Law & Hist. Rev. 233 (2013)
 
第4週
03/14  【追尋「與漢人不同」的「古老」法律傳統?】

‧ 王泰升,《台灣法律史概論》,頁 17-31, 180-181。
‧ 吳豪人,《「野蠻」的復權:臺灣原住民族的轉型正義與現代法秩序的自我救贖》,頁35-59, 217-255(2019)。
 
第5週
03/21  【追尋「與西方不同」的法律傳統?】

‧ 《台灣法律史概論》,頁33-95
‧ 陳韻如,〈「刁婦/民」的傳統中國「(非)法」秩序* — 預測論、潛規則與淡新檔案中的姦拐故事〉,《中研院法學期刊》2019 特刊 1,(僅需閱讀)頁 424-437 (2019)
‧ 林文凱,清代到日治時代臺灣統治理性的演變: 以生命刑為中心的地方法律社會史考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九十本第二分,(僅需閱讀)頁337-343(2019)
 
第6週
03/28  【殖民近代性與法律近代化】

‧ 《台灣法律史概論》,頁101-124。
‧ Sally Engle Merry, Colonial and Postcolonial Law, in Austin Sarat ed., The Blackwell Companion to Law and Society 569-588 (2004)。
‧ 陳昭如,〈法律東方主義下的近代化:試論台灣繼承法史的性別政治〉,《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72期,(僅需閱讀)頁99-116(2008)
 
第7週
04/04  清明連假 
第8週
04/11  【邁向憲政民主之路:殖民篇】

‧ 《台灣法律史概論》,頁127-133
‧ 陳翠蓮,《百年追求 --台灣民主運動的故事(自治的夢想)》,頁99-123、178-188(2013)
‧ 吳豪人,《殖民地的法學者:「現代」樂園的漫遊者群像》,頁123-162(2017) 
第9週
04/18  【邁向憲政民主之路:戰後篇】

‧ 《台灣法律史概論》,頁133-151, 162-168
‧ 若林正丈,《分裂國家的民主化》,頁174-190、218-252(2009)
‧ 吳乃德,《百年追求 --台灣民主運動的故事(自由的挫敗)》,頁88-109(2013)
‧ 陳昭如,〈改寫男人的憲法:從平等條款、婦女憲章到釋憲運動的婦運憲法動員〉,《政治科學論叢》,52期,(僅需閱讀)頁60-78(2012)
 
第10週
04/25  【民主化前後的政治人權】

‧ 《台灣法律史概論》,頁172-177。
‧ 吳乃德,《臺灣最好的時刻,1977-1987:民族記憶美麗島》,頁135-181「公開審判、全民旁聽」、「法庭是另一個戰場」、「武力顛覆政府的故事」(2020)*台大有電子書
‧ 黃丞儀,〈戒嚴時期法律體制的未解難題與責任追究〉,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編,《記憶與遺忘的鬥爭》(三),頁15-70(2015)。
 
第11週
05/02  【法律形塑下的「近代社會」:醫療與身體】

‧ 陳昭如,〈解嚴前墮胎合法化的婦運法律動員與權利構框〉,《中研院法學期刊》,15期,(僅需閱讀)頁12-14, 20-63(2014)。
‧ 邱大昕〈「慈善」與「權利」之間:盲人團體爭取車船半價優待的過程(1950-1980)〉,《臺灣社會學》36,(僅需閱讀)頁167-188(2018)。
‧ 王秀雲,〈「不男不女」:台灣「長髮」男性的治理及其性別政治,1960s-1970s〉,《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16,(僅需閱讀)頁109-133(2019)
 
第12週
05/09  【法律形塑下的「近代社會」:勞動、環境與教育】

‧ 劉晏齊,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勞工 — 青少年勞動的法律史考察, 中研院法學期刊》2019 特刊 1,(僅需閱讀)頁 510-533(2019)
‧ 陳昭如,〈從義務到權利:新舊母性主義下母性保護制度的轉向與重構〉,《臺大法學論叢》,45卷特刊,(僅需閱讀)頁1118-1141(2016)
‧ 周志宏,〈從受教育的義務到受教育的權利-戰後台灣國民教育的歷史〉,收於台灣教授協會編,《中華民國流亡台灣60年暨戰後台灣國際處境》,頁481-519(前衛,2010)
 
第13週
05/16  【法學教育、法律專業人員與司法制度】

‧ 《台灣法律史概論》,頁192-196, 197-239
‧ 劉恆妏,〈戰後臺灣的「黨化司法」—1990年代之前國民黨對司法人事的制度性掌控及其後續影響〉,《中研院法學期刊》,第24期,(僅需閱讀)頁25-64(2019)
 
第14週
05/23  【犯罪與刑罰】

‧ 《台灣法律史概論》,頁241-275
‧ David Garland, 《懲罰與現代社會》,頁291-351、379-400(2006)。
‧ 李佳玟,〈死刑制度之在地/全球辯證發展〉,《思與言》,第54卷第2期,(僅需閱讀)頁14-33(2016)。
 
第15週
05/30  【[私法]正義】

‧ 《台灣法律史概論》,頁277-321
‧ 陳昭如,〈還是不平等 -- 婦運修法改造父權家庭的困境與未竟之業〉,《女學學誌》,第33期,頁119-170(2013)。
‧ 陳昭如,〈母姓難從,漢名難移〉,《婦研縱橫》,第116期,頁50-63(2022)。
 
第16週
06/06  【期末考】